编者按:
听完
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引领
龙坤秀
(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湛江 524048)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依靠班级管理得到优化,学生的认知、情感及价值观也主要是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下得到培养与提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是依托班级公约、班级奖惩制度等规定性的文件和班主任本人的事无具细的跟班、监督来实现班级的发展。实际上,在保留传统班级管理的一些有效作法外,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无为而治”的理念,让班级管理工作更有弹性,使之更便于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更乐于被学生接受。
在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文化中,“没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这被认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管理的终极目标。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很难实现“没有管理”的这种理想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文化熏陶和文化引领来达成一部分的管理目标,让班级的和谐、良性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学生的自觉性、自发性,而不是只源于教师的强制性、逼迫性。
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引领指的是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设计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优秀的集体人格为班级建立一种高度和谐发展、亲切融合的氛围,让班级成为一个密切的团体的班级管理方式。文化引领不同于班级公约的执行,它不带强制性,它发挥的是一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引领正是借助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用文化润泽学生心灵、涵养学生的人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约束力和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实现既定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引领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风景处处的文化环境,引领学生做文明自觉者。
教室的文化环境建设属于班级管理中的硬件管理,硬件跟上,才有更大的发现可能和提升空间。教室布置本来是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都不会忽视的一项工作,但大多显得随意,教室不外乎就是高了“公告栏”、“学习园地”、“生活园地”等几个版块,显得大众化,缺少个性,其文化气息远远不够。要让教室成为风景处处的文化园地,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风格特点精心设计,让每一个版块都成为班级的一个特色,让学生每进入这样的环境都会不自觉地做出与之相和谐的举动。记得我在接手高一(8)班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上进、有礼的,他们对与同学友好相处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因为正处青春好动的年龄,每到课余时间教室很是吵闹。我用两周时间掌握这一情况后,与新上任的宣传委员一起讨论,最终为教室精心设计了四个文化版块:“琴音必听”(专用来发布大家必须知道的信息)、“棋逢好友”(用于班内同学的交流)、“书中玑珠”(用来发表优秀言论和佳作)、“画样年华”(用于展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画面),独具一格的栏目名称配上精美的图画让教室一下子变得典雅、文静,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引领班里的学生远离动作粗鲁、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的举止。同时,我们利用教室空置的空间特设了“三到书屋”,取其“心到、口到、手到”的意思,在书屋里摆上玻璃瓶插花,使整个书屋透出优雅的艺术气息,从而引领班里的同学做一个文明的阅读者,有效减少教室里嬉戏打闹的现象。
二是开展人人参与的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做积极合作者。
班级管理成效如何,主要看本班的凝聚力如何。一个班主任主要靠大谈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是很难真正让学生心往一处使的。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实践的机会,更因其文化性质而能给学生提供精神动力,进而形成集体凝聚力。每接手一个班,我的班级文化活动都是从成立七、八个有其核心价值定位的学习小组开始。各个学习小组在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目标、小组成员介绍的过程中都成了亲密的合作者,在合作中有了本组的独特文化。在此基础上,我每学年还会阶段性地开展主题班会、班刊编写、青春影集、宿舍文化展示等各种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不同团队的合作中,让他们在不同的合作中认知不同团体的文化,即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文化的熏陶,也让整个班集体增强了凝聚力。例如开展编写班刊活动,全班同学一起投票确定班刊名称,各个学习小组制定分栏方案,大家一起投稿,最后由班干部编辑打印。当一本经由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而得以诞生的班刊在教室里传阅,这既是一种班级文化气息的传递,也是一股班级凝聚力的生成。
三是培养积极优秀的集体人格,引领学生做文化的生成者。
培养班级的集体人格,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勇于坚持,就能塑造一个又一个校园君子,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本班特有文化的生成者。
综上所述,文化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开展、集体人格培养是班级管理中用文化有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文化影响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的几项重要工作,把这几项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将是一项令人愉悦、使人乐于参与的工作。
上一篇:百家讲坛(4):刘峥嵘——因为爱,所以追求[ 09-28 ]
下一篇:百家讲坛(6):杨林钊——感悟名师[ 10-14 ]